赤水大同古镇,繁华落幕之后是宁静

2019-03-18 15:36
分享到:

1.jpg

千帆过尽,繁华落幕,大同古镇,仿佛被时光遗忘的一隅,远离纷争与喧嚣,静守一份恬淡安然。

——文/摄影:向文军的镜中世界

到大同正是清晨,恰逢赶场天(赶集的日子),古镇喧闹而显繁忙。当地老人讲,这与当年水路还畅通时的车水马龙相比较,古镇已经算是安静了很多。

2.jpg

贵州赤水市大同古镇

3.jpg

古镇繁华不在

4.jpg

赤水河畔的大同古镇仅有两条街

5.jpg

赤水河与大同镇

赤水河从两岸青山间奔腾而来,在大同放慢脚步形成一个若大的缓滩,有了缓滩就建了码头;有了码头,引来了沿长江而行的各地商船,自然就形成了集市、有了城镇。大同古镇因码头而存在,而航运而繁华。

6.jpg

码头旁的石碑

7.jpg

码头所在地繁华不在

这里距赤水市区仅8公里,作为曾经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地,在明末清初时,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运;来自四川的盐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活用品也在此上岸输入黔境,码头上常停泊着装卸和转运货物的船只。

8.jpg

当年的繁华依稀可见

当地人说70多年前大同古镇还是一派繁华景象,后来铁壳船多起来了,大同古镇就渐渐衰落衰败了,如今连铁壳船也快停运了。

9.jpg

石头建成的古镇

10.jpg

青石铺就的小巷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让大同千帆过尽,繁华落幕,唯有古码头、古门楼、古街、古牌坊、古井依然还在。落寞清寂中,向游人笃定从容地讲述着她宛若隔世的繁华。

11.jpg

赶场的当地老乡

选择从新的街道拾阶而下到古镇,避开热闹的集市区,一路上安静平和。古镇规模不大,一前一后并行两条街,用不上半小时就可以逛完,却是十分精致。穿行古巷,城市的喧闹在此消失。很好奇这些隐于深山,结构严谨、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的古建豪宅,曾见证了小镇怎样的繁华。

12.jpg

路边孤独的老人

13.jpg

穿行古镇安静惬意

14.jpg

路边随处可见当年外地商贾所修会馆

15.jpg

被“破四旧”后的豪宅

16.jpg

主人所养三角梅开的正艳

迈过高高的石阶,置身古镇,一路赞叹门楼雕花的精美、石墙的斑驳,石板街道的古老和悠长。由于年久失修,不少没有临街的木板青瓦房失去了居住的功能,但透过门缝还是可以找到当年主人生活在这里的时模样。

17.jpg

这里最多的建材依然是石头

18.jpg

历尽繁华后的古宅

如今,继续生活在这里的大都是些对老屋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年人与留守的孩子。也许偶尔会遇上扎堆聊天的老人,持杖牵手的老年伴侣,甚至还有仙风道骨般阅读着古书的老奶奶,一瞬间便将你拉回到悠远旷古年代。

19.jpg

扎堆聊天的老人

20.jpg

茶馆是小镇上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21.jpg

这里依然保留着传统手工制伞工艺

22.jpg

赶场的人们

23.jpg

古镇上的赤脚医生为人扎银针

24.jpg

晒制柠檬干的老人

25.jpg

古镇上随处可见的悠闲

历经百年繁华,见过大千世面,大同人对于我们的闯入给予了最大的包容。面对镜头谈笑风声,毫不躲避大大方方地让你拍个够,茶馆中玩纸牌的老人甚至会招呼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晒柠檬的老夫妇还会叫你尝上一口刚切开的柠檬片;制伞的艺人不经意间会与你拉起家长里短,扎银针的赤脚医生会挽留你也来试上一针。

没有了违和的感觉,自然就多了份感动,自然而然也就很快融入了古镇,说话的声调也小了,走路的脚步也轻了,唯恐纷扰古镇的平和与宁静。

26.jpg

古镇人种植在古树上的石斛花

27.jpg

这样的生活用具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28.jpg

步行到镇上赶场的人

值得庆幸,与全国春筝般冒出的古镇相比,这里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古朴,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而言,既没有“古色古香”的店铺,也不见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店,有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几家老字号特色店铺和客栈。

29.jpg

遗失在路边的川军纪念碑

30.jpg

正在为我们制作传统美食的老人

31.jpg

街头的小贩

32.jpg

岩下人家觅一份清凉

我们选择临河一侧一家驿站小休憩,一张老八仙桌,一壶茶和一只盖碗瓷杯,配上一张靠椅,半躺着打个盹,有路人经过时微一睁眼,晃动的人,蒙胧的街道,像极了播出的影片,浓郁古韵中带着无尽的沧桑,亦有着与世无争的闲适宁静,像是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现在的沧桑,不经意间也成了古镇中过目难忘的一道风景。

33.jpg

大同古镇,仿佛被时光遗忘的一隅,远离纷争与喧嚣,静守一份恬淡安然,在历尽繁华的古镇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与节奏。